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曾梵志|绘画19882023:过往皆风景,此刻在闪烁

时间:02-19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66

曾梵志|绘画19882023:过往皆风景,此刻在闪烁

「曾梵志:过往与此刻(绘画1988-2023)」展览现场“曾梵志:过往与此刻”以浦东美术馆优越且独特的建筑空间为基础进行策划,充分考虑到绘画这一媒介与观众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奇妙互动效应。通过对空间和作品关系的反复测试,精选出艺术家在过去35年间所创作的60余幅代表作,构成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四个单元,分别为:“回望早期”、“不同路径”、“有如冥想”和“超大尺幅”,囊括了曾梵志的早期习作,其集中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面具”系列,2000年开始创作的“抽象风景”系列,以及贯穿艺术家创作生涯的“静物”与“肖像”实践,力求带给观众四种不同的观看体验。「过往与此刻」展览「曾梵志:过往与此刻(绘画1988-2023)」展览现场第一单元“回望早期”通过多幅代表性作品,串联起艺术家的早期职业生涯的各个重要节点:其中包括其美院时期的肖像习作、城市写照,富有标志性的“面具系列”作品,以及在探索早期“抽象风景系列”前后的实验线索。这一空间概括性地呈现了青年时代的曾梵志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绘画之路,将生命力注入作品并延伸至各种可能。经由这一单元,观众能够迅速了解艺术家的性格与观察习惯。曾梵志《抽象风景-无题》,布面油画,215 x 280 cm,2002「曾梵志:过往与此刻(绘画1988-2023)」展览现场第二单元“不同路径”以交叉并置这一富有活力的方式展示了艺术家长期以来同时创作不同类型作品的习惯:更多“抽象风景系列”作品分别展示出其在这一系列不同阶段的实践侧重点;精选的肖像和静物练习则见证了贯穿其职业生涯的风格和兴趣点;而艺术家近四年来所创作的最新实验系列“闪烁绘画”将率先出现于这个单元的尾声,将观看体验推至更极致的状态。在这一单元中,观众可以随着多样化的作品感受到艺术家对绘画这一媒介的独特理解——每一个对象都是一种表象,既可理解为一种幻觉,又可理解为真实的再现,故而既可谓抽象,也可谓具象。曾梵志《静物》,布面油画,60 x 60 cm,2020曾梵志《闪烁绘画-龙抬头I》,布面油画,230 x 230 cm,2019-2023「曾梵志:过往与此刻(绘画1988-2023)」展览现场第三单元“有如冥想”则展现了艺术家沉静的内心侧面,以“闪烁绘画”特有的技法展现出其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通过反复描摹一系列特定主题,艺术家将时间流经自身的体验呈现在画布上,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置身于“虚空画”的悠久历史之中。为了更好地让观众感受到这一点,这个空间的展陈方式也非常特殊,并增加了声音选项,观众可以自主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方式来欣赏这一单元的绘画作品。曾梵志,《闪烁绘画-光III》,油彩 画布,480 x 400 cm(双联)2019-2023曾梵志,「闪烁绘画」之一局部第四单元“超大尺幅”则将展览推至高潮。本单元位于浦东美术馆最为特殊的3A展厅,精选展示了艺术家近十多年来所创作的超大尺幅作品。通过简洁而独特的展陈设计,这些作品与美术馆高阔空间中的自然光线形成了多变的对话,观众可以通过移动和静止,以不同的远近距离去观看、感受作品所蕴藏的精彩细节。艺术家所选择的这些绘画主题,有些出自其感性体验,有些来自于他的视觉经验,有些则是其多年来对中外艺术史上各类命题的不断研究。当这些图像经过数倍放大和解析,构成一种崭新的绘画语汇时,也象征着绘画在当代仍有着无穷尽的拓展空间。「曾梵志:过往与此刻(绘画1988-2023)」展览现场属于曾梵志的三十年曾梵志肖像曾梵志,生于湖北武汉,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画家,湖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土研究生导师。曾梵志曾以《协和医院》系列等在美术界崭露头角,后因1993年创作的“面具”系列声名鹊起,此后又不断探索,创作了“抽象风景”系列。他的作品画面简单而富有冲击力,饱含故事性和独特性,在视觉和历史上的复杂绘画反映了他对东西方艺术传统的大胆尝试和融合。代表作《面具》系列,保留了之前绘画中所见的主体的大而空的眼睛和粗而笨拙的手,并在人物之间引入了更大的距离,创造了一种疏离感,曾获“九十年代广州双年展”优秀奖。2013年,曾梵志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曾以1.8亿港元的拍卖价格成为中国最贵在世艺术家作品。得益于学院式写实风格的严谨训练,曾梵志大学三年级时创作了这副《忧郁的人》。在这个阶段,他在笔触、构图和色彩构成方面也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的吸引,迅速建立了强烈的自我风格,也让曾梵志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感情去表达自己所要描绘的对象。曾梵志《忧郁的人》,布面油画,110 x 90 cm,1990自2000年以来,曾梵志对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北魏、元代和宋代的绘画和雕塑。在老庄哲学的影响下——这是中国传统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主题慢慢地从社会转向了自然。特别是,他对学者岩石的兴趣激发了抽象景观的创作。在这些作品中,黑暗、沉思的风景往往被复杂的线性笔触或交织的树叶所掩盖。艺术家将这些景观描述为对自然创造的重新诠释,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描绘。这些作品的悲凉与曾早期的肖像画相呼应。曾梵志《Blue》,2015摘要《抽象山水》经历了多次修订和突破,其中大部分都表明曾向抽象的转变。虽然早期的作品融合了天空、火和动物的意象,但后来的作品严重依赖线条和颜色,并脱离了具象世界。他的作品中的参考和情感变得更加模糊,创造了一种不确定性,打开了一个千变万化的潜在解释范围。近距离观察时,观众会注意到油画的质感、笔触的节奏、线条的重叠、色彩的分层和混合,以及画布内的各种冲突和过渡,而从远处看,观众可能会将这些形式解读为星云或电网。曾梵志《E Series 2022 no.14》,布上油画,373 x 223 cm,2022曾梵志的风景是介于自然和意识之间的景象,在另外一件作品《E Series 2022 no.14》中,中国画的留白和平衡的概念发挥到了极致,正是这种“无”展现了艺术家心中返璞归真、在自我审视中探索内心的过程。这一画面上部分形似的树枝,下部分是地面,两侧也被下垂的树枝所环绕,正是中间用蓝色作背景的空间作的留白使得整个画面的视觉达到了平衡。从色彩上来看,黑色的树荫表明这是一幅夜景图,而亮蓝色的夜空又给人以不真实感,仿佛让人进入了桃花源一般的乌托邦,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景象。面对高山空谷,只有树影与自己作伴。蓝色的空洞成为了整幅画面的中心,邀请观众去观望、去想象空山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风景。正如曾梵志所说,抽象风景是关于“妙悟”的景象,是关于“一个不停息的发现的旅途”,而空白的部分意图“不通过绘画传达含义”。曾梵志《The Christ Child》,2012除了山水作品,他还不断从事肖像画创作,经常颠覆这一类型。例如,从2002年开始,他使用圆形笔触来模糊受试者面部的轮廓,人物似乎永远处于毁灭和重建的状态。曾梵志《8》,201830年已过,这一次,曾梵志重新回到上海举办大型个展,并带来了“闪烁绘画”系列作品,此系列作品完成于过去四年中,随着对于画面肌理的把控力愈来愈完善,艺术家将画面推向一种更神秘的极致状态。即便是常见的图像,经过他的描绘也变得愈发抽象和迷离,无论是笔触、色彩还是尺幅都将突破观众的日常视觉经验,也展现了艺术家永不枯竭的艺术激情。展期:2023.09.27-2024.03.08地址:上海市浦东美术馆资料来源:NATIONAL ARTS、一条艺术❖ END ❖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